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海外观察
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渐趋均衡的国际格局正在形成
发布时间: 2010-07-20    作者:钱文荣    来源:新华国际 2010-07-20
  字体:(     ) 关闭窗口

  编者按:肇始于美国并迅速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国际格局和秩序产生了哪些影响,是目前国际学术界热点话题。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钱文荣认为,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加强,但G20不会取代G7,因为G7是以美国为首西方发达国家赖以共同主导国际事务的一支中坚力量,而且美国仍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如从希腊开始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实际是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延续,无疑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同时,最近美国官方宣布一季度的许多经济指数都没有达到预期,导致华尔街三大股市暴跌,美国的失业率并没有因经济有所好转而下降,却仍维持在10%左右的高位。这些都说明危机并没有完全过去。但这并妨碍我们对“后危机时代的国际格局和秩序”主题的讨论,反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场危机的严重程度及其对国际政治和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这场起始于美国并迅速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并迅即演变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不仅导致了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更重要的是对国际格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造成长期而深刻的影响,预示着国际格局、国际秩序、国际制度和机制乃至国际体系的未来变化走势。

  第一、国际格局的变化。

  国际格局是指国际力量对比及各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使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首先是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实力相对下降。这已成为包括许多美国政要和学者在内的国际社会的主流共识。奥巴马总统5月22日在西点军校的讲话中承认美国再也不能在世界上单独行动,强调要与其他国家合作,要在巩固既有联盟的同时寻找新的伙伴。奥巴马的这些话是对美国实力下降的最好诠释。当然,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不是导致美国实力下降的唯一因素,还有其它更重要的原因,将在下面作进一步阐述。

  (2)欧盟国家是这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本来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使欧盟各国的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接着又来了从希腊开始并还在蔓延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等于雪上加霜。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5月22日说,经济和金融危机已经将欧洲十年来的经济增长和进步一扫而空。

  (3)新兴大国群体崛起,是改变当前和今后国际力量对比的主要动力。近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国际格局的一大发展就是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群体崛起,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据统计,在1988-1997年和1998-2007年这两个十年期间,世界经济GDP年增长率分别为3.4%和4.1%, 发达国家年均增长率分别只有2.9%和2.6%,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1%和5.9%。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统计,从2000年至2008年,“金砖四国”的GDP占全球比重由8%上升到14.6%,货物贸易额占全球的比重由6%上升到12.8。这些国家的迅速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实力消长问题,而且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这些国家也跟着遭殃,蒙受巨大损失。但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率先开始复苏,成为推动和加快全球经济复苏的发动机。由于自身综合国力的增强国,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在走向国际舞台中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变革和大国关系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二、推动国际秩序、国际制度和国际机制的改革。

  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进一步暴露了现行国际秩序及其一系列相应的国际制度和国际机制存在严重缺陷,首先是暴露了国际金融体制中的严重问题。二战后由美国主导建立起来的三大国际经济和金融机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几乎完全被发达国家所控制,从人事安排到表决制度等都操纵在他们手里,其中的各种规则均以维护发达国家的利益为主。这种不合理、不公正、不公平的国际秩序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国家间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的趋势相悖,特别是背离了以力量对比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格局深刻变化的现实,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最近世界银行年会决定增加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使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中国的投票权从2.77%增至4.42%。虽然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一国垄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但这是一个进步的开始。整个国际制度和机制的改革任务还非常艰巨,但改革的大趋势已不可阻挡。

    1. 国际格局演变中的当代中国周边外交环境
    2. 国际格局演变中的中俄关系
    3. 中国与大国关系影响因素探析——基于对1960-2009年数据的统计分析
    4. 中等强国崛起及其对中国外交布局的影响
    5. 冷战后国际格局新探
    6. 国际格局变化与中国外交战略
    7. 在历史转变中把握战略机遇
    8. 历史的惯性与中国的崛起
    9. 试析“9·11”十年国际政治新变化
    10. 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国际格局中评价一国的政治制度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