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建设理论
吕厚量:交流互鉴 开拓创新
发布时间: 2019-08-27    作者:吕厚量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9-08-27
  字体:(     ) 关闭窗口

交流互鉴 开拓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文明与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与我国的世界史研究

  作者:中国历史研究院副研究员 吕厚量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研究事业同样如此,70年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鲜明特色与优良传统,是善于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以史为鉴,以史资政,让人类历史所提供的宝贵智慧,服务于中国人民认识与改造世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世界历史研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今天这样一个前途光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通过自己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以文化自信为本,从中国主体出发,加深国人对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演变历程的认识与理解,学习与借鉴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在其发展历史中积累下来的优秀文明成果,在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比较研究中,认识中华文明的地位与特质,是当今我国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互鉴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当代中国史学工作者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与理解具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一论断十分精辟。我本人主攻的研究领域是古希腊罗马的史学传统。在世界古代史上,华夏文明与希腊文明是较早独立形成系统记录、保存历史记忆,总结、归纳历史规律的两个杰出典范。二者一东一西,交相辉映,各自在人类古代文明史上书写下绚丽篇章。与此同时,这两大史学传统的影响又是国际性的。古代中国的杰出史学家们深刻影响了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邻邦的早期撰史传统;希腊罗马的史学名著对中世纪西欧、拜占庭与阿拉伯世界的史学发展提供了借鉴。两大古代史学传统的智慧星火在历史演进中成长壮大、互通互鉴、取长补短、泽被后世,并在世界各民族文化对它们的继承与发展中得到丰富与完善。这一既波澜壮阔、又润物无声的文化传播历程,正是世界不同文明由隔绝走向联系,由单一走向多元,最终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观发展规律的生动写照。

  当今希腊罗马史学国际前沿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对古希腊史学著作中记载亚述、波斯等东方国家篇章的文化价值的关注。一方面,希罗多德、泰西阿斯与色诺芬等杰出的古希腊史学家本身便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他们的作品传达了古代各民族人民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相互了解、平等交往与和平相处的美好愿望。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们的作品中也掺杂着对东方世界政治、文化与社会习俗的误解,以及西方中心论与东方主义等思想糟粕。在对相关史学遗产的甄别、继承与批判性研究中,同样拥有悠久史学传统的中国史学工作者理应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建立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向国际学术界提出中国学者的独到见解。

  作为青年史学研究者,我们理当继承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家的优良传统,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中国史学事业的发展繁荣,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而持之以恒地不懈奋斗!

  (本文系作者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