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与第三世界外交
如果中国好 智利会更受益
发布时间: 2011-11-07    作者:特约记者 Gina Caballero 本报记者 褚国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10-20
  字体:(     ) 关闭窗口

  ——访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施密特

  路易斯·施密特·蒙特斯(Luis Schmidt Montes),现任智利驻华大使。毕业于智利天主教大学(Universidad Católica de Chile)。曾先后担任全国水果产品工商联主席、国家农业协会(National Society of Agriculture,SNA)主席等多项职务,SNA是智利农业领域最著名的协会。

  施密特在推动智利农产品“走出去”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他提议中国和智利双方共建中智示范农场,并积极促成了农场的建成。如今,该农场还成为一个集中展示智利元素、智利文化的场所。在他的主导下,智利农产品成功打开欧美市场。作为农业部的代表,他曾参与了与世界多国各种水果和其他农产品的合作。此外,他在智利与欧洲、美国、韩国、中国、印度、日本和新西兰的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和大使没聊上几句,他所具有的智利人热情好客的性格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大使很健谈,原定一小时的访问,结果谈了整个下午。大使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谈文化、谈经济、谈投资,从红酒到水果,到音乐,到骑马,到登山……娓娓而谈他个人与中国20年的深厚友谊、两国的历史、今后的发展。

  一整个下午的交流与对话,让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智利的了解,也从另一个视角增加了对中国的了解。比如,虽然新西兰和智利是世界上产猕猴桃最有名的国家,但中国才是其原始产地。限于篇幅,这里刊登的内容只是谈话的一部分,不足以展示大使讲述的每一个精彩故事,但我们尽量把精华部分与读者分享。

  智利:中国外交史上一个特别的国家

  《中国社会科学报》:大使您好!

  路易斯·施密特(以下简称“施密特”):你们好,欢迎你们来使馆,请把这里当你们自己的家。

  《中国社会科学报》:谢谢。中国和智利有着十分友好的关系与往来,我们就先从笼统的双边关系谈起吧。虽然在地理上相距甚远,但两国间的友情与热度却没有因此而减弱,智利长期以来都十分支持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有着很多“第一”。例如,智利是拉美首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是该地区首个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是该地区首个与亚洲国家签订贸易自由协定的国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孙洪波副研究员曾这么评价:“在中国外交史上,(智利)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国家。”您如何评价中国和智利在过去41年的双边关系?

  施密特:正如社科院孙教授所言,我们两国有着十分特别的外交关系。

  在南美洲,我们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随后,我们的诺贝尔奖得主Pablo Neruda和画家Venturelli在20世纪50年代访问中国,开启了两国在外交与文化领域的友好交往,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双边贸易关系。对智利而言,中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智利也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继巴西之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种关系所蕴涵的力量,我们从双边贸易额中可窥见一斑,2010年双边贸易总额达260亿美元,而今年可望增至300亿美元。两国的关系是卓有成效的友谊与合作的关系。如今,在文化、经济、社会事务等各个领域,我们继续着已有的合作关系,力争使双边关系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新的高度。

  《中国社会科学报》:两国在哪些方面有着共同利益?如何更好地拓展并加深双边合作?如何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全球问题上的相互支持与合作?

  施密特:智利和中国在文化、教育方面有着很多共同利益,如今,越来越多智利学生漂洋过海来中国学习,中国学生也不远万里去智利学习。同时,两国在商业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有更多、更好、更开放的商业机会。使馆每周都会接待大批希望来中国做生意的智利公司;去智利寻找投资机会的中国公司也在不断增多,尤其是农业和矿业方面的,最近基建项目的投资也日益增多。

  而且,双方政府高层也十分重视双边关系的全面发展。在上任以来这短短一年时间内,我已经陪同刘延东国务委员和习近平副主席对智利进行访问。今年9月,上海市长韩正抵达圣地亚哥,这是他首次访问拉美,随行的14人代表团中,包括上海市发改委主任周波和外事办公室主任李铭俊;智利接待访问团的有塞巴斯蒂安·皮涅拉总统和八位部长。

  这些高层访问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在过去几年中,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步伐大大加快,而这是加深双边合作的关键。双边关系得到不断加强,并提升至新的高度,这也有助于两国在地区与全球事务上的合作。

  把健康和营养带到中国家庭

  《中国社会科学报》:应皮涅拉总统之邀,习近平副主席于今年6月访问了智利,以扩大共识、增进友谊、深化合作、共谋发展,深化两国的友好合作。您如何评价这次访问?如何进一步改善双边贸易结构?

  施密特:习近平副主席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好伙伴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促成相互出口更多高附加值产品,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这为拉中关系未来保持蓬勃发展势头进一步夯实了基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智利国土面积小,只有1700万人口,原材料不多。但是,智利有着丰富、安全和营养的食品可向中国提供,正如多年来一直在向世界其他国家提供的那样。

  在与中国的贸易中,直到2010年,铜与其他矿产的出口占总出口的80%,纤维素与鱼粉占10%,加工农产品占4%。相信今后农产品发展的空间会更大。事实上,今年向中国出口的贸易总额,矿产出口比例有望降至76%,而农产品,尤其是水果与红酒将会有所增长。

  我们意识到,多年来在中国提升智利国家形象的努力正在得到回报。如今,智利在欧美市场已众所周知的高质量食品出口大国这一形象,也正在为越来越多中国民众所了解。

  《中国社会科学报》:智利作为食品出口大国,位列世界前列,向150多个国家出口各种品种丰富、质量上乘的食品。您认为哪些农产品在中国有着更大的潜在市场?

  施密特:我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让中国消费者了解智利所能提供的各种有利于他们家庭健康与营养饮食的食品。

  如今,智利在世界食品出口国中排名15,到2015年有望进入前10名。智利早已因其出口的新鲜水果和高质量的红酒及三文鱼而为世界所知。对智利而言,中国对我们的产品开放更多市场机会,这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而耕地却仅占8%。因此,中国需要依靠大量的进口食品以补给自身供应的不足,这对智利而言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为进一步加强合作,我们还需要做更多工作,努力让中国民众和商人对智利农产品有更好的了解。例如,很多中国的进口商在进口水果时往往不把智利作为进口渠道之一考虑进去,但其实我们是南半球主要的水果出口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蓝莓出口国、第一大干果出口国。让人欣喜的是,首批来自智利的蓝莓将于今年11月抵达中国。这个季节我们还有樱桃与李子干,我十分希望中国消费者能尝尝我们水果的味道并喜欢它们。当然,我们也出口猕猴桃——你们知道猕猴桃原产国是哪里吗?……很多人或许会说是智利或新西兰。这两个国家虽然是世界猕猴桃主要产地,但原产国是中国。最初是来中国的新西兰人发现了这种水果并带回了自己的国家,而去新西兰的智利人又将它带到了智利。

  除了新鲜水果,智利也是世界上第五大猪肉生产和出口国。尽管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猪肉生产和消费国,但依然需要大量的进口以满足国内市场巨大的需求。在意识到双方的互补性后,我们签订了检疫协议与AQSIQ证书(AQSIQ:“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缩写),中国向智利开放了猪肉市场。就在几个月前,首批装有猪肉的20个集装箱抵达中国,开启了双方猪肉贸易的大门。还有智利的鱼类、海鲜、牛肉、羊肉、奶制品等,这些都质量上乘、安全性高,在世界多国市场已占有重要的一席。

  智利:一直“惊喜不断”!

  《中国社会科学报》:十年前,大使参与了中国与智利共同建立示范农场,能否介绍一下示范农场目前的情况?

  施密特:1992年建立中智示范农场项目时,我在智利农业部任职,有机会参与了共建工作。这个农场进一步印证了双方的友谊。记得那年我先去日本并签订了智利向日本出口柠檬的协议。随后,我们来到了中国,当时,我提醒自己,此行必须与中国政府(当时中国大多是国有企业)进行农业贸易。因此,我向智利的农业部长建议,在中国开辟一个能种植智利水果的地方,让大家认识进而认可智利的新鲜水果。

  从建农场至今,我们从智利运来了越来越多的果树品种,包括葡萄、油桃、李子、杏子、樱桃和各个品种的莓。毫无疑问,天津蓟县的农场已经成为智利在中国开拓水果市场的重要参照。

  当初主要是为了进行技术交流、展示智利直接引进的果品和科研而建成示范农场,如今它已成为一个发展智利与中国关系以及展示文化的中心。这些年来,农场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变化与发展,如今,这里又建了一个酒店:安第斯度假村。现在,我们正在把上海世博会上的智利馆原封不动地搬到农场,以永久展示。我们智利馆吸引了400万游客,并荣获了“世博金奖”。我们希望继续向中国人民展示智利的特点与产品,并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我们国家带来的一些惊喜。事实上,智利一直是惊喜不断(All Ways Surprising)!

  《中国社会科学报》:智利政治、经济十分稳定,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自由贸易协议的网络,拥有一个有着几十亿消费者的巨大市场。智利如何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为深化中国企业与拉美其他地区的经贸关系搭建平台?

  施密特:是的,自由贸易协议使智利拥有了近40亿的消费者,这些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之和占世界的68%。

  同时,智利面向太平洋;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很稳定;经济规章制度是清晰、透明的。这使我们成为拉美地区甚至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如今,作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名成员,我们正致力于到2016年跨入发达国家之列,即人均25000美元。这些因素使得智利成为一个经济平台,一个中国企业在拉美市场提升自身形象的经济平台,因为智利在拉美市场早已赢得了威望。

  《中国社会科学报》:的确,智利在拉美各国受到敬佩,并被公认为是实现持续社会发展的典范。您如何解释智利在这方面的成功?

  施密特: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智利走的是有秩序的而非民粹主义的发展道路。在过去,拉美一些国家在民粹主义方面有着较大问题,甚至直到今天,它依然存在于一些国家。要发展,不需要说太多,更重要的是要去做,需要每天努力工作。同理,我们对中国在智利的投资说得不多,我们需要的是执行力。想象一下,智利这么小一个国家在中国的投资是中国在智利投资的3倍。

  在智利,有很多投资机会,不仅在矿业,还有农业和基建项目。就在几个星期前,我给皮涅拉总统带去了好消息,我们确认了中国在智利的首笔重要投资,高达25亿美元,并且这已被我们的外国投资委员会通过了。这笔投资主要在铁矿领域,还包括用于出口这些矿产的港口设施的建设。总统说这是我完成的第一面红旗,他期望我能再插上五面这样的红旗。

  智利馆:继续深化国家形象

  《中国社会科学报》:智利与中国就地理而言,彼此相隔甚远,因此相互学习与了解对于加深双边关系而言就更显得十分重要。智利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您认为在进一步加强双边理解问题上,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施密特:智利与中国天各一方,但是,现代技术、互联网和发达的交通大大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我们曾经很遥远,但这已成为过去,现在的智利与中国,已经越来越近。在智利有很多学生在孔子学院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很多大学与中国的大学签订了互换师生的协议,使得热衷于探索、学习两国情况的师生有了更多直接了解与学习的机会。我的女儿现在在圣地亚哥攻读学士学位,今年12月她将来北京继续深造。

  20年前,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在中国的智利人寥寥无几。记得当我来到这个使馆时,那时的大使出来升起了我们国家的国旗并宣布:“终于又有一个智利人来中国了!”如今,作为大使,我不仅频繁迎接我们国家的来客,还接待大量想在中国做生意的智利公司和迫切期待了解中国的学生。

  从使馆的角度看,我们每个人都在投入大量时间和经历,努力拉近智利与中国的距离,缩小彼此不了解的鸿沟。首要任务是加深两国人民间的了解与互信。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我提议把世博智利馆完完全全地搬到蓟县农场,希望借此营造一个智利空间,延续在中国人民心中已经播下的受欢迎的形象。我们期望中国人民对我们感兴趣,并对智利形象有一个永久的记忆。智利外交部副部长也会于10月20日访问北京时去蓟县的示范农场出席智利馆的落成典礼。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看待今后10年双边关系的发展?

  施密特:我想强调皮涅拉总统在最近一次访华时对胡锦涛主席说的一句话:我们两国关系的现状很好,但将来会更好。更重要的是,有很多智利同胞们都在说,如果中国好,智利会更受益(If China does well, Chile fares better)。中国早已为我们大家认可,并是众所周知的智利第一大贸易伙伴。

  未来10年会给中国和智利都带来很多变化。到2015—2016年,智利将跻身发达国家之列。而中国也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经济体。10年后,我们的关系会更成熟、更有成果。

  以更饱满的状态迎接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和中国有20年的交往,如今又是智利驻中国大使,能否谈谈您个人对中国的感受和印象?

  施密特:我首次来中国是在20年前,当时是来做农产品贸易。初踏上这片国土,感受到这个伟大的国家蕴藏着的巨大机会时,我兴奋得都快晕过去了。我一直很敬佩这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中国人民的高效和他们勤劳努力的工作。这些品质造就了中国今日的辉煌。往返30多次的访问,我自认为对这个国家多少了解一些,但每一天我都意识到,还有更多的未知需要我去了解。

  很高兴这次能有这个机会作为大使来中国,并能为让中国更多、更好地了解智利而努力。记得就在10年前,我代表智利红酒“Undurraga”来中国,当时知道中国人对红酒的了解并不多。但是,就短短10年工夫,看看现在变化有多大:中国消费者对红酒不再陌生,而且正消费着来自各国的红酒,智利的、法国的、澳大利亚的。我们的红酒有着高端的品质和合理的价格,希望能越来越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总之,在中国有很多要做的事,有很多机会,有很多打开了的窗,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工作、保持饱满的状态,迎接更多的变化与发展。

  (特约记者Gina Caballero系拉中互利发展基金会执行主席)

  

    1. 中智经贸合作驶入快车道
    2. 中国政府向智利提供200万美元人道主义紧急救灾物资
    3. 习近平同智利总统巴切莱特举行会谈
    4. 李克强与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共同会见记者
    5. 李克强同智利总统会谈:打造中智务实合作升级版
    6. 常万全分别会见智利空军司令、蒙古国陆军司令
    7. 外交部发言人就巴切莱特当选智利总统等答记者问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