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群众文化建设史
文化地理影响电视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发布时间: 2011-10-17    作者:梁笑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09-20
  字体:(     ) 关闭窗口

  今天,电视文化产品及其传播具有越来越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它对于文化传播和文化发展的当今意义已远远超过众多文化形态。电视文化形成的媒介版图已打破原有的国家和地域疆界,构筑起了全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空间。其中,电视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现象尤其引人注目。

  从“异质引入”到“近质改造”

  跨文化传播包含着异质文化的引入、同质文化的延伸与近质文化的改造等内容。在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过程,正是大致经历了由异质文化的被动引入到同质文化的自然延伸,再到近质文化的主动选择几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成长的烦恼》等美国电视剧一度占领了中国的电视屏幕,巴西的《女奴》、墨西哥的《诽谤》等拉美国家的电视剧也得以相继播放,以西方理念为主体价值的日本电视剧《血疑》、《排球女将》等更是风靡一时,外来电视剧持续掀起冲击热潮。这些电视节目的引进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但由于文化异质性明显,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影响不大。事实上,观众也不可能真正沉迷于这种异质文化产品。

  此外,香港电视剧《霍元甲》、《射雕英雄传》、《上海滩》和台湾电视剧《一剪梅》、《星星知我心》等,以一种同质文化的自然延伸方式,非常顺畅地进入大陆电视市场。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接受它们不仅没有任何障碍,而且剧中包含的文化内容,常唤起人们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90年代中期后的十多年间,《蓝色生死恋》、《大长今》等韩国电视剧引发了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的“韩剧热”,汇成了一股至今未衰的“韩流”。同时,我国台湾和日本偶像剧也各领风骚。外来电视剧的引入有很大的市场运作痕迹,但电视观众在面对外来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时并非一味被动,而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和需要的媒介内容与信息。中国观众在观看韩剧时,不会一味被动地接受,而是在积极主动地寻求共通点,在接受中加入自己的生活印记从而升华主题,用自己固有的知识体系、生活背景对其进行中国化的阐述。这也是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异。为什么韩剧作为一种“同源异质”的文化载体却能如此打动中国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际上是一种地理突破后的“文化回渐”。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生活的迅速变化,不少人在物质上得到较大满足的同时,精神上却失去了应有的方向。在这种精神缺失的亚健康文化状态下,韩剧中对生活的真诚化再现。对人性闪光点的赞美等审美取向,从灵魂深处撼动了中国观众,令人们从内心回望传统与温馨的记忆。韩剧不仅在故事内容上充满了民族色彩,而且也触及整个东亚传统文化步入现代社会进程中的伦理重建问题。这种“文化回渐”,正与中韩两国在媒介地理和文化地理上的某种相近乃至诉求同一相关。它在中韩两国电视观众的艺术接受心理中,成功地扮演了当代通俗文艺的角色,而这种通俗性又是中韩通约甚至是世界性的。

  文化因素决定传播地理

  电视剧传达的不仅是剧本信息,更多地是要求通过传播使受众认同产品背后的独特文化。由此,能引起受众共鸣的文化因素,是电视剧与受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软媒介”。跨文化传播既可以在文化差异极大的对象之间,也可以在同一文化圈中的不同亚文化群体之间发生。中国和欧美地区的文化传播属于前一情形,而中国和韩国、新加坡等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是东方文化亚文化群体间发生的情形。欧美电视剧作为异质文化是我们好奇地探视世界的窗口和途径,但是,它们难以真正进入我们的日常世界,难以参与我们的现实文化建构。

  电视剧的欣赏和接受具有明显的传播地理特性,这种地理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仍归根于文化,文化上的异质化容易造成文化心理上的不认同,因此不为电视剧传播地理所接纳。我国港台和新加坡电视剧是同质文化的自然延伸,这种自然延伸是电视剧传播地理区块的主要决定因素。韩剧对于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影响,是一种同源异质文化现象,中国观众在接受的同时会参与它的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与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有所不同。电影故事浓缩简洁,节奏较快,能包容的文化内涵相对有限,观众的范围比电视剧的要小得多。与电视剧相比,有着较大文化差异内容的电影更易于被接受,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彼此经验的歧异,反而可以唤起观众对外部世界新奇的看法,可以较容易地摆脱文化地理的影响。电视剧则更为日常化、大众化,更需要贴近接受区域的文化,其文化地理意义更明显,需要观众有更多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所以,我们能看到欧美电影在中国的风靡,却很少看到欧美电视剧的流行。中美电视观众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方面有较大的不同,普通的中国观众自然缺乏相似的体验,难有一致的电视剧诉求。韩剧中的家庭主妇比起《疯狂的主妇》中另类的美国主妇,则更能引起普通观众的兴趣和共鸣。

  不过,异质文化产品的进入,在一定程度起到了对本土文化的唤醒作用。在这种意义上,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刺激,异质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不但没有削弱中国电视文化的民族性,反而大大增强了其文化活力,使其在融合中创新,在交汇中成长。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