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妇女社会生活史
中国女性百年发展与贡献
发布时间: 2010-03-10    作者:王震 朱玲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3-04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过去的“三八”妇女节庆祝活动中,我们习惯于把女性作为一个单一的群体,从纵向或时期的角度观察她的变化与发展,只是到了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以后,才更多地从性别比较的视角回顾性别差异的时期变化;习惯于探讨女性历史变迁的社会经济或政治动力机制,较少从性别角度客观估计发展中的中国女性对中国崛起,尤其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当代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及其性别意义。鉴于此,我认为,在两性的横向比较中,科学、全面地评价中国妇女对中国当代发展的性别贡献应该作为“三八” 国际劳动妇女节百年大庆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国女性的百年发展大约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前的40年。在这期间,妇女解放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男女平等意识与妇女发展首先在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军队里得到倡导和保护;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前的30年,在毛泽东“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先进性别思想的影响下,男女平等意识开始向新中国的各个领域扩展,妇女社会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第三、四阶段分别是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前后的15年,中国女性发展事业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融合在一起,改革开放推动妇女发展,妇女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改革开放。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中国女性发展事业实现了“四个基本”,即促进女性发展,维护女性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工作业务体系基本完善;组织机构体系基本健全;女性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女性权益得到基本实现。这“四个基本”既是中国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又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占人口一半的女性性别资源,成为推动中国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以笔者之见,中国女性对中国当代发展的性别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中国女性自觉地承担了改革开放的许多责任甚至代价,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当代发展铺平了道路。下岗女工用女性特有的韧性忍受住改革的阵痛,并借用自我创业或非正规就业的方式自我化解下岗危机。另外,如果没有千百万来自农村的打工妹紧张地劳作在制衣厂、玩具厂等出口厂家的流水线上,也就没有外向型的中国特区经济崛起;如果没有近2000万女性对农村家园的艰苦留守,农村家庭的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都将受到难以估计的影响。所以,中国女性对中国当代发展的贡献首先体现在她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以国家利益为重、为民族分忧解难的性别意识与行动上。

  第二,中国女性社会与家庭的“双肩挑”既直接参与经济财富的创造,又为中国当代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据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举行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18—64岁中国女性的就业率高达87%,只比同龄男性就业率低6.6%,就业女性占所有在业人口的比例已超过45%,如果加上由于男女不同退休年龄的规定而提前退出劳动岗位的女性人口,那么几乎绝大多数的中国女性都通过对户外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参与为中国当代发展直接添砖加瓦。

  另外,调查发现,中国已婚女性同时还是家务和家教的主要承担者,她们每天用于从事家务和家教的平均时间至少比丈夫多一个小时,由于她们在业余时间对家庭事务的主动担当、恪尽职守,确保了家庭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不仅为中国当代发展保持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健全与稳定,而且还解除了中国男性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投放在工作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男性对中国当代发展的贡献有相当一部分是归功于中国女性的,或者说,中国女性对中国当代发展的贡献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来自对社会劳动亲自参与的直接贡献,二是通过提高中国男性工作产出的间接贡献。

  第三,中国女性对社会的参与还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当代发展的思路和模式,提高中国当代发展的效率和质量。中国女性更广泛地参与市场生产与社会事务,尤其是对公共决策过程的介入,由原来潜在的、个体化的私人品格资源转化为显现的、群体化的社会精神财富,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或影响、或改变、或颠覆着过去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发展思想和方式,掀起一场给中国当代发展带来更多成果的以发展为主题的性别交流、合作与替代的社会变迁。

  最后,中国女性对中国当代发展的贡献还体现在她们对中国男性的性别带动,这种带动来自正确对待“性别挤压”或“性别自我反省”而产生的男性群体的自我完善与提升。中国女性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她们在职场上的出色表现与成功,让中国男性意识到,他们现在面临着性别内部和外部的双重竞争压力,比起性别内部的竞争,性别之间的“不示弱”更容易引发男性的急起直追和挖掘潜能,进而扩大中国男性这个性别整体对中国当代发展的贡献。中国女性“双肩挑”的辛苦也会感动长期受益的中国男性,越来越多热心承担家务和家教“好男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国女性的家庭负担,保证了她们对自身人力资本的持续投入和对职业发展机会的更好把握,进而也加大了她们对中国当代发展的性别贡献。

  一些女性面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反而强化自己的性别自强自立意识,用艰苦的自我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有一些女性毅然走出不幸婚姻,用自己柔弱的肩膀给自己、也给婚生孩子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所有中国女性的这些作为都改变着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男人对她们传统刻板的印象,也给她们在中国当代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性别作用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宽松的社会环境。

  以上分析表明,没有中国女性的性别参与和努力,也就没有中国如此辉煌的当代发展,任何忽视和低估中国女性对中国当代发展的性别贡献都是不可取的,也不利于进一步调动中国女性继续参与中国当代发展、并为之作出更大贡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保持中国当代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要深入理解女性解放与获取平等权益对中国发展的意义,充分支持和发挥妇联组织的中心工作和重要作用,继续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让中国女性共享中国当代发展的丰硕成果,给她们创造更加平等的社会参与机会和空间,尤其是对高层决策过程的更有效介入,在中国女性发展与中国当代发展之间形成更加积极的互动关系,以谋求中国女性与当代中国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福建女性发展研究中心)

    1. 华盛顿邮报:中国女性仍面临“丝绸天花板”
    2. 吴健雄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
    3. 解读中国女性生活状况
    4. 孙晓莉:近30年来中国女性领导研究 回顾与反思
    5. 日常生活价值重构
    6. 透过婚姻看中国女性:“能过日子”到“价值体现”
    7. 中国女性参政改革的可能模式分析
    8. 巾帼竞芳 愿科技之花绚丽绽放
    9. 我国女性学学科建设亟须加强
    10. 建立双性和谐的诗学轨道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