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江泽民研究
论江泽民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思想
发布时间: 2009-09-02    作者:张时碧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09-02
  字体:(     ) 关闭窗口

  一、外部环境与内在发展系统之间的和谐

  江泽民的和谐观不仅体现在“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国际力量的和谐”[1]等方面,而且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同样彰显出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和谐性。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党的一贯政治优势,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现实基础。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优越性初步显示;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趋势也在加快,西方一些敌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不断加剧,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和平演变”图谋丝毫没有动摇。思想政治工作面对这些新形势新情况,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科学的把握,这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江泽民站在历史的高度指出:“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在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2](P76)他还进一步指出:“这方面的问题认识清楚了,处理好了,我们进行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有了一个根本的比较切合实际的基础。”[2](P76)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

国际国内环境与社会现实状况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背景和存在条件,它不仅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基础,而且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所面对的对象、任务、手段和方法也随着改变。因此,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是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和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前提。江泽民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系统与环境的

关系角度,以一种开放的思维和宽阔的眼界,对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所面临的环境与时俱进地作出了时代性的科学判明,体现了他善于从宏观把握时局的战略眼光和胆识。江泽民不仅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外在的和谐,而且也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内在的和谐。他说:“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2](P86)江泽民主张思想政治工作在外部环境和条件变化下不断创新和发展,与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相契合。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创新绝不意味着一种要素的变化,而是一种系统的变化。它不仅体现在创新就是实现新的组合,而且还体现在系统内要素及其背景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上,即有机性上”[3]。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载体、机制等要素是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江泽民不仅把思想政治工作看作一个系统工程,而且主张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门学科来看待,通过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规律和内在机制,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的最大化发挥。

  二、一元主导与多元共存之间的和谐

  新时期我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社会转型的显著标志就是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四个多样化”是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重大变化的科学概括,“四个多样化”的出现必然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形势和任务。江泽民特别强调要着重研究“四个多样化”问题。他说:“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4](P59-60)

  一方面,“四个多样化”的出现预示着我国多元时代的到来,多元并存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内在前提,多元和谐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四个多样化”的出现,预示着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动,但无论如何,各利益主体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而服务。因此,江泽民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江泽民还以事物的多样性存在为前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2](P93)作为指导,积极适应“四个多样化”的社会变化,努力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不仅如此,江泽民还继承了我党教育者先接受教育的一贯思想,要求教育者在“立行”和“立言”上下工夫,努力把人格力量和真理力量统一起来,“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到”[2](P99),坚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平等性。

  另一方面,“四个多样化”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和影响,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消极影

响,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盛行,社会成员行为失范、社会整合力削弱、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等。无疑,这些都给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和谐必须以多元为前提,“多”又必须统一于“一”中。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特殊的工作,其本质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多元并存与一元主导。

  江泽民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做群众的工作,涉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等领域,也就是人的精神生活。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元主导,首先必须以正确的文化思想

为指导,用科学的思想观念武装人们的头脑,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以纠正群众的错误思想观念,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会乘机而入。因此,江泽民指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科学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不断克服和抵制错误、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侵蚀[2](P87-88)。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元性,集中体现在江泽民在承认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客观现实前提下,坚持运用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来主导人民群众的多样性价值观。坚持价值观的多样性,不是要消灭价值观的差异性,而是要以主流的价值取向引导支流的价值取向[5]。在1994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提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2001年初,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又强调:“主旋律唱响了,主动仗打好了,就能在全社会形成和发展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使科学理论和正确思想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P124-125)江泽民把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目标与过程的关系中统一起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性、多样性与主导性、社会性与个体性、开放性与包容性的辩证统一,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把全体人民统一于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下,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价值主体和利益主体多元性的和谐统一。

  江泽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坚持多元并存与一元主导的和谐,既维护各利益主体存在的合法性,坚持各文化及其价值取向的相对独立性,又抑制各种错误思想的蔓延,防止各种腐朽沉渣的泛滥。他既倡导同社会发展进步一致的主导价值取向,又鼓励和保护那些积极进步的价值取向,努力造就一种富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价值认同感,进一步巩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进而做到多元价值取向与一元价值主导的有机协调,实现多元价值主体并存与一元价值主导的和谐统一。

  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和谐

  理性,作为20世纪人类主体性的体现,也贯穿于江泽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中。根据西方社会学者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经济与社会》中,把人类的理性分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种形式。工具理性指的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期待作为‘条件’或‘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6](P56)。通俗地讲,就是用理性的办法来看什么工具最有效,以便达到我们的目的。价值理性是“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举止的———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解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6](P56)。换句话说,价值理性是以人的价值观作为行动指导,其关注的是人的实践行为活动是否符合人的价值观念。按照马克斯·韦伯关于两种理性的理论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内在的辩证关系,江泽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具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统一。

  首先,工具理性是价值理性的必然要求和外在体现。我们党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

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巩固国家政权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手段,其

最终目的都是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工具的合理化受到两个方面的限制,一是目

的,二是环境。“工具只有以其实现基本价值的有效性程度来确定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理由”[7](P30),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必然通过一定的工具理性体现出来。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工具理性,在历史上我们党对它的政治作用、经济作用、文化作用等社会效用作了充分的发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我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仍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毋庸置疑,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和传家宝的基本价值在历史中已得到充分证明。

  其次,价值理性是工具理性的前提条件和最终旨归。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理性,江泽民根据

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结合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赋予了时代性的价值蕴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他说:“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5](P17)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就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旨归在于服务人、培养人、发展人。为此,面对新情况新形势,江泽民提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发扬民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在江泽民看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就是要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即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江泽民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高价值,主张把人当作完整的人来看待,按照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价值目标,意味着“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得到确证。

  江泽民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理性的论述,突破了过去一味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工具理性的片面认识,特别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把人作为一种完成某种任务的凭借和手段,过分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价值、经济效能、文化功能等社会功能,忽略了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人本身的现实需求、人格尊

严、内在价值等个体功能,而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看成是两个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内在地统一于思想政治工作中,从而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工具理性和价值理

性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郭榛树,顾其银.论江泽民的和谐观[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4, (4).

  [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3]刘江涛.论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社会哲学意蕴[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3, (4).

  [4]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

  [5]戴维民.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巩固思想道德基础 [EB/OL].http: //theory.people.com.cn/GB/41038/4975024.htm,l 2007-01-15.

  [6][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7]马德普.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