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陈云研究
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和领导能力
发布时间: 2017-11-29    作者:张全景    来源:国史网 2017-07-25
  字体:(     ) 关闭窗口

  第十一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专题  

  [编者按]2017年6月5~6日,以“陈云与新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为主题的第十一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本届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陈云纪念馆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入选论文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陈云与新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现将大会部分发言刊出,以飨读者。  

  今天,我们以“陈云与新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为题进行学术研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2周年,很有意义。陈云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参与了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了卓越功勋,尤其是他在长期领导财政经济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今天,我们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思想和经验,对于做好当前的工作,赢得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学习陈云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党性原则,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陈云同志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无论面对怎样严峻的考验和复杂的情况,他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都坚如磐石。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就说过:“共产党是为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事业而奋斗的政党”[1],“共产党员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一直干到‘翘辫子’(上海俗语,即死亡),共产党员在思想上不存在离休退休的问题”。1983 年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陈云坚定地说:“资本主义必然要被共产主义所代替,这是无可改变的法则”,“我们可以充满信心,高呼:社会主义万岁!共产主义万岁!”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样充分地体现在其领导的财经工作中,勇于挑重担,敢于担当。1949年,上海市解放后,通货膨胀,人心不稳,经他治理很快得到了解决。毛主席赞扬说:“不亚于一场淮海战役”。20世纪80年代,面对经济体制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有些人,包括一些共产党员,忘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国家现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也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任何一个共产党员,每时每刻都必须牢记,我们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能搞别的现代化;我们进行的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我们是共产党,共产党是搞社会主义的。”[2]他的讲话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对扼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来看,这个警示并没有过时。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没有完全解决,斗争有时还很激烈。前一段时间有一本小说《软埋》受到热捧,还获得了“大奖”,很能说明问题。这部小说无视我们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本质方面,歪曲历史,给土改泼了一大盆脏水,是历史虚无主义在文艺领域的典型表现,是“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具体表现。《软埋》这本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反映,从它所受到的热捧可以看出,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还是很尖锐的。革命要靠“枪杆子”、“笔杆子”,建设社会主义也要靠这“两杆子”。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明辨是非,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绝不能含糊、动摇。 

  二、学习陈云同志深切的爱民情怀,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陈云同志始终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指出,“革命就是为了改善最大多数人民的生活”[3],“人民群众要看共产党对他们到底关心不关心,有没有办法解决生活的问题。这是政治问题”。当经济建设与民生发生冲突时,他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鲜明地指出:“一要吃饭,二要建设”。[4]对于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他毫不留情地指出:“当权的党容易只是向群众要东西,而忘记也要给群众很多的东西。如果真是那样,群众就会把我们看成强迫摊派的命令机关。所以,我们不应该只知道向群众要东西,更应该时刻注意为群众谋福利”。[5]他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提出在困难时期给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月有半斤鱼吃”,“每人每天供应一两豆子”,争取“增加半斤肉”,[6]指出“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就是为人民服务,不解决实际问题谈为人民服务,则是空话一句”。[7]从中可以看到,陈云同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完全融入到了每一项工作、每一项决策中,多么令人感动。 

  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实现了由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还时有发生。比如一些地方搞强行拆迁、征地,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一些贫困地区的政府办公大楼建得像“白宫”一样,人民群众怎么会没有意见?还有多年来群众反映的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贫富差距拉大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下大气力解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政绩观”说到底是“当官为什么”的问题。在河南内乡县衙有一副楹联写得很好,“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指出了怎样做官和怎样待民的深刻道理。共产党人的政绩观只能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如果为了捞政绩,得好处,就背叛了党的宗旨,就会与群众对立起来,“鱼”和“水”的关系就会成为“水”和“火”的关系,长此以往就会削弱我们党的执政根基,这是非常危险的。还要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要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不能“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山西省右玉县20多任书记,持续接力,60多年来把一张蓝图绘到底,植树造林,改造当地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2%以上,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还有焦裕禄、谷文昌、廖俊波等同志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三、学习陈云同志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的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协调发展 

  在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中,坚持“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这一思想是陈云同志对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在陕甘宁边区提出了统筹贸易、金融、财政的观点。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了全国财政、现金、外汇、物资的统一管理和调度,迅速遏制了长期战争形成的严重通货膨胀。在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过程中,他注意各个方面合理的比例关系,及时纠正了不符合实际的高指标。1957年,陈云从理论上作了系统的阐述。陈云同志特别注重各方面的平衡和比例关系,强调部门、行业之间要平衡;基本建设与人民生活要平衡;长线建设与短线建设要平衡;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要平衡等。他深刻指出:“从长期来看,国民经济能做到按比例发展就是最快的速度。”[8]“合比例就是平衡的;平衡了,大体上也会是合比例的。”[9]这一思想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对于我们搞好当前的经济工作,尤其是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比如,产能过剩问题就是不平衡导致的。所谓“过剩”是局部性的、结构性的过剩,实际上是“过剩”与“不足”同时存在。低端的钢材产能过剩,而高端的特种钢材却需要进口;一些百姓宁可花更多的钱买国外生产的奶粉、食品等,恰恰说明了优质产品的供应不足。再比如,有的地方建钢厂、铝厂,从本地看可能是合理的,但从全国来看就是过剩的,一旦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就陷入了困境,等等。这些教训是深刻的,同时也印证了“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的思想并没有过时,应结合新的实践很好地研究学习,从中汲取经验智慧,处理好“快”与“慢”、数量与质量、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等辩证关系,坚持稳中求进,协调发展。 

  四、学习陈云同志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全面正确地处理问题 

  陈云同志在艰巨复杂的形势和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之所以能够把许多任务完成得很出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指出:“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10]他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十五字诀,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动概括,对于端正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陈云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指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10%的时间就够了。每逢做出重要决策,他总要做大量的实际调查,听取多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反面的意见。他在20世纪50年代对猪肉等副食品产销情况、公粮征收、统购统销的调查以及60年代初的青浦农村调查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生动教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起草历史决议的过程中,他又指出:“建国以后,我们一些工作发生失误,原因还是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原则”。[11] 

  当前,我国的改革进入攻坚期,新旧矛盾叠加,错综复杂,如何统揽全局,“弹好钢琴”,把握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12]“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13]“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我们要像陈云同志那样学好哲学、用好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努力提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等能力,正确处理改革中的各种重大关系,精准高效地推进各方面工作的开展。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高度重视调查研究,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了解真实情况,努力使主观和客观相统一,反对脱离实际,切忌主观随意性,防止“一刀切”和片面性。 

  五、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严格党的纪律 

  陈云同志高度重视党员思想政治素质问题,延安时期,他一方面抓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认真贯彻“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的方针,既大胆发展,又严防坏分子进入,在适应了革命任务需要的同时,保证了党员队伍素质的稳定。现在我们党是全世界最大的党,年底党员总数可能达9000万人。如何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列宁曾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杏一筐”。一个党是否有坚强的战斗力,最终取决于党员的质量。苏共在有30多万党员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有300多万党员时打败了进攻到莫斯科城下的德国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2000多万党员时,党垮了、国亡了,这很值得我们深思并引以为戒。陈云同志十分关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腐败,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14]这些论断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刮骨疗毒”,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从应吸取的经验教训角度来看,有一条经验十分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如果脱离了群众的监督,很容易产生腐败。对此应认真总结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把“两学一做”搞深搞透,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战斗性,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 

  [1]《陈云文选》第1卷,第137页。 

  [2]《陈云文选》第3卷,第332~333、352、347、350页。 

  [3]《陈云文选》第2卷,第194页。 

  [4]《陈云文选》第3卷,第209~210、323页。 

  [5]《陈云文选》第1卷,第173页。 

  [6]《陈云文选》第3卷,第209页。 

  [7]《陈云文选》第2卷,第128页。 

  [8]《陈云文选》第3卷,第248页。 

  [9]《陈云文选》第2卷,第242页。 

  [10]《陈云文选》第3卷,第360、46页。 

  [11]《陈云文选》第3卷,第285页。 

  [12]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6月12日)》,《人民日报》2015年6月13日。 

  [1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人民日报》2013年12月5日。 

  [14]《陈云文选》第3卷,第273、275页。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17年第4期 

  [责任编辑:叶张瑜]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