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陈云研究
朱佳木:认真总结陈云治国理政经验
发布时间: 2017-11-13    作者:朱佳木    来源:国史网 2017-07-25
  字体:(     ) 关闭窗口

  第十一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专题 

  [编者按]2017年6月5~6日,以“陈云与新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为主题的第十一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本届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陈云纪念馆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入选论文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陈云与新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现将大会部分发言刊出,以飨读者。 

  认真总结陈云治国理政经验 

  ——在第十一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上的开幕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 朱佳木 

  第十一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今天在美丽的冰城夏都哈尔滨开幕了。这届研讨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陈云纪念馆联合主办的。首先,我代表主办方,向应邀前来出席会议的各位嘉宾、各位入选论文作者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代表“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陈云纪念馆、国史学会向黑龙江省社科院及承办会务的有关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哈尔滨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陈云工作过、战斗过的地方。解放战争初期,陈云在这里领导过中共北满分局和北满根据地的创建,也领导过东北解放区财经工作的开创。北满分局关于向党中央建议把武装力量和干部主动迅速分散到广大乡村、中小城市及铁路支线的战略地区,放手发动群众,剿灭武装土匪,肃清汉奸,建立东北三大城市外围及长春铁路干线两旁广大的巩固的根据地的电报,是由他在这里主持定稿发出的;东北局关于要求党员克服迷恋城市的和平麻痹思想,号召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都要脱下皮鞋、走出城市,统统到农村去的“七七”决议,是由他在这里负责主持起草做出的;东北解放区1948年年度计划和1949~1950年两年计划,也是由他在这里领导制定的。因此,我们把本届研讨会放在这里召开,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陈云与当代中国历届学术研讨会总是结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拟定一个会议主题,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陈云与新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选择这个主题,一方面是为了响应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关于做好思想理论准备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以迎接十九大的号召;另一方面是因为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在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初期,积累了大量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研究这些经验,对于深入理解和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凡要治国理政,首先要弄清国情。对此,陈云有过大量论述。他说:“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讲实事求是,先要把‘实事’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什么事情也搞不好。”[1]他认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灾害频。他指出:过去总说我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把自己放在苏联型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型上”,这是一种错觉,因为我们国土面积虽然大,但耕地少,“是人多地少的国家,是属于日本型和德国、丹麦、荷兰型的国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提,要把它搞清楚”。[2]另外,中国遭受了100年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连续40年的战争,是“一个经济落后和贫困的国家”,“新式工业的生产总值仅占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左右”,我们是“在这样一个旧基础上进行新中国的建设”。[3]还要看到,我国虽然是农业国,但旧中国却要进口粮食、棉花,“粮食不充足,是我国较长时期内的一个基本状况”。[4]改革开放时,我们仍存在“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还很穷,另一方面要经过二十年,即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一个矛盾。人口多,要提高生活水平不容易;搞现代化用人少,就业难。我们只能在这种矛盾中搞四化。这个现实的情况,是制定建设蓝图的出发点。”他强调,“我们必须认识这一点,看到这种困难。现在真正清醒认识到这一点的人还不很多”。[5] 

  古今中外,凡是执政者都有为什么人治国理政的问题。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我们党治国理政,当然是为绝大多数人民谋福利。然而,一些人往往处理不好人民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要么只顾长远而忽视当前,要么只顾当前而忽视长远。凡是遇到这种情况,陈云总是说:“搞经济建设的最后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6]他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他看来,能否处理好人民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矛盾,归根结底取决于对搞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改善人民生活的观点,究竟认识得深刻不深刻,树立得牢固不牢固。 

  旧中国给新中国留下的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烂摊子,要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生活,不能不从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基础建设开始。然而,由于“中国是个农业国,工业化的投资不能不从农业上打主意”,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在一段时间里维持一定比例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对此,陈云解释说:缩小剪刀差“是我们的目标,共产党的政权必须这样做,不能忘记。革命就是为了改善最大多数人民的生活,但是由于我们工业品少,也不要以为很快可以做到。这个问题我有责任说清楚,因为还要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7]但同时,他坚决反对继续提高剪刀差,从农民那里多拿钱扩大基本建设的主张。 

  为了说明正确处理基本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关系,陈云在改革开放后把人民生活形象地比喻为“吃饭”。他说:“一要吃饭,二要建设。”“饭不能吃得太差,但也不能吃得太好。吃得太好,就没有力量进行建设了。”“吃了之后,还有余力搞建设,国家才有希望。”[8]什么叫不能吃得太差呢?纵观陈云的论述,可以看出他划的几条“红线”:第一,要保证“人民的最低生活需要”。比如,要满足每人每天最低蛋白质的需要,要使孩子有袜子穿,等等。第二,在吃和穿的供应发生矛盾时,要“先吃后穿,吃的方面是先粮食后副食品”。[9]第三,要优先关心低收入人群,“他们的收入,用在吃的方面的占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因此,要保证粮食和蔬菜价格的稳定。“蔬菜、猪肉和鸡蛋等,价格统统是跟着粮价走的。粮价涨了,物价就要全面涨。”[10]“购买力愈低的人,对这个问题就愈关心。”[11] 

  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是陈云经济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治国理政经验中最富有价值的部分。所谓综合平衡,是指财政收支、银行存贷、物资供应、外贸进出口都要平衡;所谓按比例,是指国民经济各主要部门发展要相互协调、彼此衔接。陈云说:“合比例就是平衡的;平衡了,大体上也会是合比例的。”[12]“搞经济不讲综合平衡,就寸步难移。”[13]他 

  认为,我国经济落后,又要在短时间内赶上去,因此,平衡只能是紧张的平衡,“样样宽裕的平衡是不会有的,齐头并进是进不快的。但紧张决不能搞到平衡破裂的程度。”[14]为此,他提出了两个原则:一是平衡要从短线而不是从长线搞起;二是平衡要从制定指标时而不是从生产开始时搞起。 

  从以上两个原则出发,陈云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工作必须注意的六个要点。第一,“搞建设,真正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搞下去就快,急于求成反而慢”,“按比例发展是最快的速度”。要探索“在不再折腾的条件下有较快的发展速度”。第二,“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第三,“在财力物力的供应上,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必须先于基建”。第四,“搞建设,必须把农业考虑进去。所谓按比例,最主要的就是按这个比例。”第五,要“正确处理建设中的‘骨头’和‘肉’的关系”。第六,“在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中,除了要上若干个大项目以外,着重点应该放在国内现有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上。”[15] 

  无论抓经济工作还是其他工作,陈云的一个重要经验是防止片面、力求全面,这主要体现在他对一些重大关系的处理上。例如,对待产量、产值与质量、效益的关系,他一方面关注产量和产值;另一方面总是强调要把质量、品种放在第一位,“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提高经济效益上来”。对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他一方面强调要搞活经济,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搞好宏观控制,才有利于搞活微观,做到活而不乱”。对待按价值规律办事与财政补贴的关系,他既肯定“按经济规律办事,这是一种好现象”,同时又指出:“对许多方面,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干预是必要的”。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后,他再次强调:“暗补、明补,都是补贴。在我国,还是低工资、高就业、加补贴的办法好。这是保持社会安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即使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某些产品也是实行补贴的。当然,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可以逐步减少一些不合理的补贴,例如某些企业的亏损补贴,但要从根本上取消补贴是不可能的。”[16]对待集中与分散的关系,他既要求新建工厂“力求适当分散”,又强调“不要分得过散”[17],特别是在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问题上,强调这只能是就全国和各大区范围来讲,不能每个省都搞。对待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他一方面指出,“扩大地方的职权是完全必要的”,“要给各省市一定数量的真正的机动财力”;另一方面强调,“在经济活动中,中央应该集中必须集中的权力”,“中央的政治权威,要有中央的经济权威作基础”。[18] 

  对于诸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改革与党建等关系,陈云也总是强调要全面抓、抓全面。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初期,污染问题不突出,但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冶金、化工企业的增加,问题逐渐显现。对此,陈云1979年3月就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防止污染,必须先搞”。[19] 1981年,他在一封信中又说:“像植树造林、治理江河、解决水力资源、治理污染、控制人口这类问题,都必须有百年或几十年的计划。”[20] 1988年,他把关于工业污染的两个材料批给中央负责同志,指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大的国策,要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来抓”。他还对一位中央负责同志说:“现在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工业生产,都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一种掠夺式的使用资源的倾向,应当引起重视。”后来,他又将两位科学家的文章批送中央负责同志,指出:“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水的问题的严重性”。“应该把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治理污水和开发新水源放在不次于粮食、能源的重要位置上”。[21] 

  针对改革开放初期存在的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问题,陈云曾大声疾呼:社会主义建设包含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者是不能分离的”,“不可能先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然后再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一切向钱看’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正在严重地腐蚀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全党同志务必高度重视”。[22] 

  针对一些人把党的理想信念、组织纪律与改革开放对立起来的现象,他尖锐地指出:“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23]“我们是共产党,共产党是搞社会主义的。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4]“应当把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内容”,“严肃党纪、政纪,党风才能根本好转”,“无论是谁违反党纪、政纪,都要坚决按党纪、政纪处理”。[25] 

  陈云在领导新中国经济建设和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长期实践中,不仅形成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而且对于总结治国理政的经验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总结经验一要随时,二要不断。他说:“随时总结经验,这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26]“经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积累起来的……摸索革命的规律,我们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建设的规律,也必须有两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才可积累下来。”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告诫大家:广大干部对体制改革还不很熟悉,“因此,必须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经验”。“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27]再如,总结经验要注意从错误和失败中总结。他说:“有一种人,犯了错误只是觉得不好意思;另一种人,却把失败当作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后一种态度,显然是正确的。”[28]“犯错误,碰钉子,当然不好,但是从错误中能得到经验,练出本领。”[29] 

  陈云对于总结经验时端正指导思想和搞对思想方法也十分重视,认为如果不端正,经验是总结不好的。他指出:1958年以后,“左”的错误严重起来,“错误的主要来源是‘左’的指导思想。在‘左’的错误领导下,也不可能总结经验”。他说:“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对此,他强调了三点。“首先要学哲学,学习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从实际出发的关键是,从片面的实际出发,还是从全面的实际出发?”他为此总结出了十五个字的体会,即“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30]其次,“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论事不论脸”。[31]他说:“对于提出不同意见的人,决不要生气。他们的意见,对的或者错的,都有益处。正确的东西,是在否定错误的东西中生长起来的”,“领导干部听话要特别注意听反面的话。”[32]再次,要把立场站对。他说:“真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有无产阶级的立场。大家如果都能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方法就容易一致,对问题的看法就容易一致,事情就好办了。”[33]财经战线的老同志常说,陈云同志大错误没犯过,小错误也很少。之所以如此,我认为与他总结经验的方法对头有很大关系。 

  陈云的治国理政经验,主要形成于20世纪50~80年代,而现在无论社情、国情、政情、党情还是世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当年突出的问题,现在已经不突出甚至反过来了。但是,只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大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问题的系列论述,我们就不难发现,陈云治国理政经验中的许多基本理念、主要思想、重大原则,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陈云同志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陈云同志为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卓越贡献。”[34]他号召我们,要学习陈云同志坚守信仰的精神、党性坚强的精神、一心为民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刻苦学习的精神。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把陈云思想生平研究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努力为党中央在新形势下的治国理政提供智力支持。 

  黑龙江省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享有“共和国长子”的美誉,还孕育出了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当前正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借此机会,我衷心祝愿黑龙江人民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顺利完成转型发展的战略任务!衷心祝愿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在科学研究和智库建设中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1]《陈云传》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557页。 

  [2]《陈云文集》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06、207页。 

  [3]《陈云文集》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93、281、282页。 

  [4]《陈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7页。 

  [5]《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0、281页。 

  [6]《陈云文选》第3卷,第280页。 

  [7]《陈云文选》第2卷,第97、194~195页。 

  [8]《陈云文选》第3卷,第323、306页。 

  [9]《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80页。 

  [10]《陈云文选》第2卷,第207页。 

  [11]《陈云文选》第3卷,第64页。 

  [12]《陈云文选》第2卷,第242页。 

  [13]《陈云文选》第3卷,第211页。 

  [14]《陈云文选》第2卷,第242页。 

  [15]《陈云文选》第3卷,第311、251、268、52、53、251、57、267页。 

  [16]《陈云文选》第3卷,第380、350、278、376页。 

  [17]《陈云文集》第3卷,第247页。 

  [18]《陈云文选》第3卷,第75、237、366页。 

  [19]《陈云文选》第3卷,第254页。 

  [20]《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第270页。 

  [21]《陈云文选》第3卷,第364、366、375页。 

  [22]《陈云文选》第3卷,第354、356、355页。 

  [23]《陈云文选》第3卷,第275页。 

  [24]《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第383页。 

  [25]《陈云文选》第3卷,第352、357、356页。 

  [26]《陈云年谱(1905~1995)》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40页。 

  [27]《陈云文选》第3卷,第50、338、279页。 

  [28]《陈云文选》第2卷,第186页。 

  [29]《陈云文选》第3卷,第107页。 

  [30]《陈云文选》第3卷,第282、360、46、371页。 

  [31]《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346页。 

  [32]《陈云文选》第3卷,第46~47、188页。 

  [33]《陈云文选》第1卷,第346页。 

  [34]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6月12日)》,《人民日报》2015年6月13日。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17年第4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