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返回首页
亲历者说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核电
作者:昝云龙口述 杨琳整理    发布时间:2016/09/03    来源:百年潮
  字体:(     ) 关闭窗口

  ——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历程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商用压水堆核电站,昝云龙1983年作为核电专家组组长借调广东,参加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筹建工作,任筹建办常务副主任,1986年任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总经理,1994年任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党委书记,20032013年任中广核高级顾问。

  杨琳(以下简称杨):请您介绍一下核电民用化始于何时?

  昝云龙(以下简称昝):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国际技术封锁下,自力更生地进行核电站开发研究,探讨过几种反应堆型,没有定案;1970年我国核潜艇核动力陆上模拟装置研究成功之后,70年代初,中央批准开发压水堆核电站,核工业部和上海市合作组织力量自主开展研究设计工作;1978年,原水利电力工业部根据中央决策,在江苏省江阴县长山地区筹建苏南核电站,并曾与法国法马通公司谈判,引进法国核电机组。按原谈判合同计划,苏南核电站于1984年建成。1978年,在苏州建立了水电部苏州热工(核电)研究所,为苏南核电站运行承担技术研究和支持任务。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得到了在广东发展现代大型商业核电站的机遇,有了实现“高速度建立我国现代核电产业”的可能。

  杨: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大亚湾核电站为什么选址广东?

  昝:改革开放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方面需要电力,电网缺电严重,需要加快电力建设。而广东本身煤资源有限,水量虽然很大但落差很小,水电发展有限,发展煤电,北煤南运在当时也是个难题。1979年,为大力发展广东电力以支持经济发展,推动省港经济合作,广东电力局和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共同研究,引进外资在广东境内合资建设大型核电站的可行性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国家有关部委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具体领导组织下,完成了核电厂选址以及中外合作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工程建设、生产准备、人才培训等谈判,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和获得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筹建工作。1985年,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成立;1986年,大亚湾核电站项目正式开始,第12号机组于1987年开工,1994年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

  杨:请您介绍一下邓小平在关键时刻给予核电事业的支持。

  昝:大亚湾核电站项目,从一开始就是在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和“我们要把世界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等方针指引下,在中央的领导和关怀下建立和开展的。1984年初,大亚湾核电站在进行工程前期准备时,小平同志就讲深圳要办好两件事,其中一件事就是建设核电站。1985年,广东核电合营合同签字后,小平同志会见港方代表团,并作了重要讲话。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后,香港发生“百万人签名”,反对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在这关键时刻,小平同志明确表示:中央领导对建大亚湾核电站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请李鹏同志研究一下,用什么方法,让香港人知道:中央充分注意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了解我们党和国家坚持适当发展核电的方针。小平同志在关键时期明确了国家对建设大亚湾核电站的态度,经过多方面工作,事态逐渐平息,核电站建设继续有序进行。

  杨:李鹏担任中央领导工作之前长期工作在电力一线,担任中央领导职务之后对核电事业特别是大亚湾核电站的组织建设工作也给予了很多切实的支持,有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么?

  昝:印象深刻的事情很多,就以苏联核电事故处理来说:1986521日,李鹏副总理到大亚湾核电站施工现场视察工作,就对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讲了以下工作方针原则和要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事故,我们应当从中吸取的最大的经验教训是,在建设核电站和将来运行发电的全过程中,要自始至终贯彻“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李鹏还具体讲了五条主要安全措施,大意是:第一,国家核安全局负责我国核能利用的法规、标准的起草,并监督其实施。第二,广东核电站原则上采用法国的安全标准,但还需要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法规加以校核。第三,在核电站施工中,要建立完整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第四,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运行队伍是保证将来核电站安全发电的关键所在。第五,我们要学习世界上一切核电站建设和运行的先进经验,并对国际上进行核电站安全管理的技术合作和信息交流表示欢迎和支持。这些讲话和指示的切实落实,对我国成功开发现代大型商业核电站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杨:我们该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理解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以及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昝:改革开放以前,虽然我们已经提出要搞核能和平利用,但只有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才在建立现代核电产业上真正全面起步。邓小平提出核电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是要我们在巨人肩上跳高。在巨人肩上跳高要钞票、要技术、要设备、要人才、要工程和生产的现代组织管理标准与方法,但是我们当时有的只有热情——尽快改变国家面貌的热情,一股积压了很多年的热情,怎么办?只有改革开放!

  大亚湾核电站的高起点起步,是战略,不是口号,是一项跨越核电站开发、建设、运营全过程,涵盖研究、设计、制造、施工、运营等各方面工作的目标要求,是一项涉及人力、财力、物资、计划安排和实施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选择了法国20世纪80年代标准化、系列化、批量化建设中的格拉夫林核电站作为参考电站;选择已成功开发建设和安全运行大量现代大型压水堆核电站的法国电力公司作为总技术顾问;选择法国法马通公司和英国通用电气公司,分别成套供应核岛和常规岛,并承担主设备和主系统安装和安装顾问;通过国际竞争招标,选择国外有核电站建设工程经验的公司与国内建()()公司联合承担工程施工;聘请国际有实际经验的专家担任工程、技术、质保、生产、安全经理。

  为了确保国内参与人员能够完成所在岗位任务,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对我方工程管理和生产人员,以及参与工程建安施工需要的技工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现在,运行维修技术研究、运行维修技能培训队伍、设施和教程建设,都已形成完整体系,已成为保障核电站持续安全、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和不可或缺的支撑。

  杨:能介绍一下大亚湾核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么?

  昝:大亚湾核电站筹建阶段,为了摸底,在确定了技术目标为国际引进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后,我们请了几家国际顾问公司独立评估两台机组总投资,评估结果最低是35亿美元,最高是55亿美元。后来,上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预测总投资为40亿美元,第一台工期60个月。实际我们的总投资是407亿美元,工期超一年多,可用率超40%50%20年平均发电成本38美分/度。

  当时内地和香港投资双方签订的合营合同约定:公司注册资本金4亿美元,我方投3亿美元,持股75%,对方投1亿美元,持股25%,核电站发出电量按股份分销;为保证外汇平衡,我方将分得电量的60%(电站总电量的45%)转授港方,前5年此转授电要与香港同期建成煤电比价,如核电价高按煤电价,相反按核电价,这样预测前5年亏,后15年赚,20年平均为0,在合营期20年内资产折旧完后交与中国投资方。国家批准报告时,国内投资方还与广东约定,内销广东核电的利润全部返还广东电网。如果完全按批准的报告和上面两项约定完成,中方投资者在20年内总利润为0,20年后可得到还可继续运行1520年的2台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更大的问题是那样高的电价是不能接受的。

  大亚湾核电站的实际运行结果是:由于可用率大大提高,核电价又比香港同期建成的煤电价低,中方投资者在合营期收益可观,不仅能偿还原投资,还为后续发展提供了保证;由于设计基础、建成质量、运营水平等的提高,加上后来的改进和优化,核电站全寿期可望提高到5560年。

  1994年初,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建成投产前,李鹏总理在深圳召开国务院第23次办公会议,研究确定:以建设大亚湾核电站中方形成的资产(当时净资产已有30多亿元人民币)为基础,成立核电集团公司;作为国务院第56个试点集团,实行计划单列,执行“以核养核、滚动发展”核电的方针;注册资金102亿元;为了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实行股份制,持股比例分别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45%,广东省政府45%,电力部10%。同年9月完成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注册,三方派员组成董事会和公司经营管理机构,组织领导完成大亚湾核电站后续工程建设和投产运行工作,并同步开发与大亚湾核电站12号机组紧邻的岭澳核电项目。1997年,滚动开发出大亚湾核电厂区的第34号机组(岭澳1)开工,2002年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2005年继续滚动开发出大亚湾厂区第56号机组(岭澳2)2010年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现在大亚湾厂区已建成总装机6×100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到2015年年底,已发电上网5730多亿度电(占广东用电1/10),其中供香港2120多亿度电(占香港用电1/4)

  投入商业运行20多年来,大亚湾核电站安全业绩不断提升,不断创新国际先进纪录。如岭澳1号机,到2015年年底,已连续安全运行3598天,是全球64台同类机中第一;经济方面,前两台机建设贷款本息,已于2009年前全部偿还完;第34号机,也将于明年偿还完;第56号机已偿还过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在大亚湾核电厂区成功实现滚动发展后,利用其培养的人才、取得的经验和积累的资金,已经先后在辽宁红沿河、广东阳江、福建宁德、广西防城港、广东台山等地,多点同时滚动开发建设24台现代大型商业核电站,其中2016年年底将共有14台投入商业运行。

  杨:您能否介绍一下大亚湾核电站运行管理经验?

  昝:大亚湾核电站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尝试。我们除了劳动人事、工资福利是国内的一套办法,工程管理、质量控制、财务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公司内部的授权运作、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等,都是国际的一套办法。

  刚接触国际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的时候,一些国内参与企业也经历了痛苦的学习和适应期,要让习惯了国内传统经验的队伍,适应国际先进的大型工程组织管理方式,切实掌握和应用好先进技术,对我们是很大的挑战。建设工作中遇到了很多不适应,既有观念又有方法上的不适应,使工程技术、质量、进度、投资遇到不少问题。解决好这些不适应问题,也是我们迎头赶上、补上差距,和国际接轨的过程。经过参与各方的协同努力,我们成功了。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毫不动摇的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执行“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在大亚湾核电站开发、建设、运行中已形成了核安全文化:我们要建设国际高技术、高质量、高安全、高可靠运行的商业核电站,达不到就不验收、不开堆、不开机、不宣布投产,宣布投产就要能连续进行商业运行。为此,第1台机组在199311月完成全部试验,包括满功率试验后,又进行整治性维修,以保证投产后能安全稳定运行。大亚湾核电站是商业核电站,一旦投产就要连续运转一年,然后进行年度换料维修,我们不能为了争取早一点宣布投产,然后增加运行中的停机维修。

  大亚湾核电站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的核心是质量。为了切实确保质量,在设备制造、出厂试验验收、建安施工中组织专家按规范进行严密检查,凡不达标都必须返工重做或修复达标,验收合格才允许进行后续工作,我们为此增加了大量工作和费用,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深刻教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和保证质量的管理体系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培养和提高了参与大亚湾核电站工程建设的国家队,但也延长了工期,增加了投资。第一台机组拖期15个月,第二台机组拖期10个月。总工期增加一年多使贷款利息增加,加上处理返工和任务调整费用,总计超出3亿多美元。但是由于我们对财务管理做了调期,考虑未来70%售电收入是与美元挂钩的港币,在几次英、法货币对美元贬值时及时将英镑和法郎债务改换成美元,这样使总的投资节省近3亿美元,使第一期两台机组总投资基本控制在批准的报告预算水平。调期工作由董事会决策,总经理部组织执行,具体按“银企结合、中外合作、把握时机、分职履行”的方法进行,全是组织行为,对具体操作者没有任何个人奖励,只有每人一份夜宵,可贵的是所有参与者们,没有任何个人得失考虑,大家考虑的都只是国家利益。

  杨:国家当时给予了哪些扶持?

  昝: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统筹组织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了全面的扶持和监管政策,及时检查督促协调工作,高效处理了项目进行中需要政府办的事宜。在国家组织最后审查需要批准项目时,还有专家质疑未来1020年国际外汇市场变化风险控制、汽轮发电机组婴儿期影响发电问题。最后李鹏代表国务院表态:如果确实是由于所讲的两个问题造成企业债务偿还问题,由政府帮助解决;除此之外企业负责;企业要尽最大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把这两个问题可能造成的风险降到最低。这样,就为批准这一宏伟项目上马扫清了最后障碍。

  杨: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大亚湾核电站目前的收益情况以及未来核电事业发展前景?

  昝:大亚湾核电站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持续滚动发展战略,已经取得了很大收益,主要表现在六大方面:第一,机组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原引进机组安全水平是第二代,现已提高到二代半,实际三废排放和辐射水平都低于国家允许标准12个数量级。第二,机组发电功率从引进时的984万千瓦提升到了108万~110万千瓦。第三,自主化比例稳步提高。首台机组设备国产化水平仅约1%,在后续建设中提升到30%60%,现已达到70%80%,大大促进了我国核电设备材料制造工艺和成套水平;在工程总体设计、组织管理和建安施工方面:12号机组外方为主、我方为辅;34号机组开始我方为主、外方为辅。第四,已投运机组的运行安全性、可靠性和技术、经济指标已进入世界同类机组先进水平。第五,已经形成较完整的现代大型压水堆核电产业的前端和中端系列;从引进高标准的标准化,到稳步提高的国产化,到不断改进完善的系列化,到创新开发出了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百万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华龙号;在大亚湾核电站及其后续项目的推动下,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究试验、设计制造、建安施工、运行维修及其支持服务系统的完整的产业链。第六,在组织体制、管理机制、工艺流程、工作制度、工作作风和核安全文化等方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都有了自己完整的系统,并不断丰富和更新。

目前预计到2020年时,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投产运行的核电机组总计将是3000多万千瓦,在建机组1000多万千瓦(具体待国家“十三五”规划安排确定)。从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以及安全保障要求看,全国未来1015年内,将以正在和将要开发建造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热中子反应堆核电站为主,其中主要有华龙和CAP1400。到2030年,全国总规模可能在15亿千瓦上下。届时,我国核电对优化能源结构、环境保障、社会生活将会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相关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