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概况 >> 一国两制 >> 台湾
郁慕明:携手世博 两岸关系登高望远走出大格局
发布时间: 2010-04-29    作者: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0-04-29
  字体:(     ) 关闭窗口

 

郁慕明接受专访。(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郁慕明接受专访。(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来自台湾的嘉宾政要陆续抵沪。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28日在上海接受专访时表示:两岸在世博这一高规格的国际舞台上携手,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铺展了更大的格局,为两岸向世界展示中国风貌提供了更大空间。
  台湾参与世博——传递理念,与有荣焉
  台湾时隔40年后重返世博舞台,意义深远。郁慕明认为,这让台湾有机会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身。“台湾在传统文化保护、科技和创意产业上一直具有优势,希望通过台湾馆、台北馆等的展览,将台湾的特色和理念传递出去。”
  郁慕明说,台湾的特色在于,带有传统文化意味的人际相处模式和现代科技创新、管理模式、环保意识等领域的成果,希望通过世博会的平台,推动先进理念的传播与普及,造福两岸与世界。
  郁慕明还呼吁台湾游客珍惜百年难得一次机会,来上海体验国际上最有前瞻性的创意和理念,了解上海这个“世界村”的多姿多彩。
  上海vs台北——挖掘新潜力,演绎新传奇
  郁慕明出生在上海,目前,他的女儿、外孙女都在上海工作和读书,对这座城市,他怀有深厚情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那一场国际金融危机中,上海脱颖而出,跃升为全球排名第五的城市,曾演绎出一段传奇。”在郁慕明看来,如今全球金融风暴后的上海,在筹办世博的过程中,市政建设、市民素质、综合环境等方面均有巨大提升与改观,与国际化接轨程度越发紧密,展现出更强劲的综合竞争力,以自身发展路径践行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词,在新世纪绽放出了更夺目的光彩。
  “早餐后从台北出发,11点到达上海,办完事情,晚上还可以回去跟家人吃晚餐。”郁慕明以自己一个频繁往返两岸间亲历者的感受,勾勒出了“上海—台北一日生活圈”令人欣喜的便捷。他认为,上海与台北作为移民城市,人才的流动,使得两座城市都具有强大的人才储备和培养空间,这使两座城市都显得生机勃勃,充满自信。而随着上海市市长韩正访台后的效应发酵,后世博时代,两座城市的合作前景,越发令人浮想联翩。
  两岸关系发展——迈上新台阶,走出大格局
  本次在“家门口”举办的世博会,台湾时隔四十年重新回到世博舞台,无疑是两岸关系不断良性发展的结果。作为两岸关系的推手之一,郁慕明看在眼里,深感欣慰。
  自2005年展开登陆破冰之旅以来,郁慕明近年来始终奔走两岸,为两岸交流不遗余力。回顾走过的道路,曾经的困难在他看来已经云淡风轻。“我现在已经不会再与反对两岸交流的少数人辩论,大家都看到如今两岸有交流意愿的人越来越多。自2005年以来,两岸每一年都有突破。最明显的两点就是,首先,人们的观念在改变,‘到大陆去’的想法,已经从五年前的‘不可以’变成五年后的‘太应该’,这是两岸交流深化的根源。第二,两岸的交流从单向变成了双向,台湾迎来的大陆人士越来越多,从政治到民间,两岸沟通交流的范围越来越广阔。”
  “我们的努力,就是推动两岸关系不断上台阶。”如今两岸在世博会上的携手,让郁慕明看到了两岸站在这一国际舞台上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可能性。“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居高临下,才能有不一样的格局和气魄。我们努力推动两岸交流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更强大,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新风貌。”
    1. 台湾新党主席:两岸维持现状对下一代不负责任
    2. “四点意见”为两岸关系指明方向
    3. 务实推动两岸关系继续前行——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回顾与前瞻
    4. 台办就增加大陆学生赴台就读学位试点省份等答问
    5. 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合作等
    6. 两岸关系没有表面热闹 却已进入深水区
    7. 不断为两岸关系增加前进动力
    8. 王毅:巩固深化两岸关系 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
    9. 步入“深水区”前的思考
    10. 专家:未来四年有四个影响两岸关系走向重要因素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