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概况 >> 民族 >> 少数民族
黎族
发布时间: 2009-07-14    作者:王建成    来源:光明日报 2009-07-14
  字体:(     ) 关闭窗口

 
 黎族姑娘 黎大辉 赵培中 钟少勇/摄影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为1247814人。黎族使用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

五指山下绿椰林 

   神秘而美丽的山川尊者——五指山一直是海南岛的象征。明代丘濬“五指参天”诗赞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五指山是黎族人民心中的神山和圣地。

  茂密的雨林和炽热的阳光孕育了这个民族的传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黎族在这座孤悬海外的岛屿上以坚韧的性格书写着自己独有的历史和文化。黎族先民早在三千多年前就生活在海南岛上,是这片热土最早的主人和开拓者。黎族自称“赛”,有哈、杞、润、赛和美孚五种方言,他们有民族语言,但没有本民族文字,汉文是他们记录历史传递信息的工具。由于在语言及习俗上与壮、侗等诸民族有太多相似之处,以至于学者们不需太多求证就可认定黎族源于百越人。

 

 装扮新娘 黎大辉赵培中钟少勇/摄影

   数十座千米以上大山的阻隔,外部世界的文明始终未能传入海岛的中央。直到半个世纪前,五指山深处还保存着合亩制的原始共耕制度。“合亩”,黎语称为“纹茂”,意为“大伙在一起做工”,是原始社会后期的一种生产方式,血缘关系是其牢固的基础。合亩组织大小不等,大者达三十户,小者仅二三户。人们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实行原始的公有制,社会发育缓慢。早在明清时期岛上大部分黎族已经成为封建制度下的编户齐民,而五指山腹地仍存留着原始共耕制度,不能不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1956年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合亩制地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合亩制的历史使命至此终结。1950年以后,黎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黎族人民当家作主,揭开了民族历史崭新的一页。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最璀灿的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黎族纺染织绣工艺,就是黎族人民的骄傲。椰林间榕树下的黎家妇女用腰织机编织着一个民族的古老梦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们使用的腰织机是一种十分古老而又简便的织布工具,这种使用了几千年的织机还有着令现代大型织机望尘莫及的长处。古老的通经断纬工艺,随心所欲的编织手法,抽象而复杂的花纹图案,自然而朦胧的表达方式,充分展示出黎家妇女创造美的天赋和才华。

 
 传统织锦 黎大辉赵培中钟少勇/摄影
  黎族是我国最早植棉的民族。七百多年前,一位来自松江府的农家女流落天涯,在黎村一住就是三十多载。她虚心学习黎族棉纺织技术,并革新轧棉、弹棉、纺纱、织布工具,使棉纺织效率大大提高。当她重返阔别多年的家乡后,松江一带很快成为中国最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心。这位衣被天下,温暖华夏的妇女就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棉纺织家黄道婆。

  观念影响着人们的习俗,习俗则融入人们的审美情感。黎族的文身图案代表不同的文化,也表明人们属于不同的方言和氏族。文身伤害和损毁身体,不符合现代审美观,20世纪50年代被禁止。现在只能从七八十岁的老年妇女身上看到这种象征古老文明的符号和图案,那是历史给她们留下的印迹。

  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她的民歌舞蹈仍保持着相当原始古朴的色彩。

  没有艺术家的冥思苦想,没有编创人的辛苦劳作,有什么样的劳动就有什么样的歌,民歌完全依附在日常生产生活之中。民歌以情歌为多,黎族也不例外。黎族节日三月三,原本是东方美孚方言以歌为媒的情人节。节日这天,男女青年以歌为媒,互表爱慕,这一唱一和不知成就了多少有情人的美满姻缘。现在一年一度的三月三隆重而又热烈,它已成为展示黎族原生态民歌的大舞台。

  祖先舞是黎族最庄重的舞蹈,没有动听的旋律,没有优美的舞姿,可舞者的心是虔诚的。竹杆舞是最著名的舞蹈,黎族称之为打柴舞,这种起源于劳动的舞蹈,原本是热带海洋各民族共有的舞蹈,但在中国它早已成为黎族人民的专有舞蹈。由于受到舞台艺术影响和艺术家的提升,竹杆舞的娱乐性和技巧性大大提高。

  跟人具有灵魂一样,自然界的万物也无不具有灵魂,凡是日月、山川、星辰、河流、树木都是人们的崇拜对象,这种观念长久以来影响着这个民族。对黎族社会影响最为深刻的是祖先崇拜。杀牛祭祖是黎族宗教活动中最隆重的祭祀仪式。现在黎族智贤之士在“巨灵”足下筹建的黎祖大殿,必将成为百万黎族儿女纪念先祖们至高无上的精神家园。

  开发五指山,“教化”黎民,历代有识之士多有倡导。四百年前海瑞向朝廷进言在黎区辟十字大道、设县所城池、兴屯田等。一百年前张之洞等又提出开发五指山区的宏大计划,开井字形大道、发展农业、开办矿山、设场互市、兴办义学等。直到五十年前五指山黎区开发建设才真正开始,黎族人民跨越几千年,阔步前进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1952年数万解放军官兵和各族工人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穿越五指山长达300多公里的海榆中线公路。公路给黎族带来了山外信息,公路让黎区与世界联结在一起。原始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逐渐被他们所摒弃,他们在祖先们的土地上创办了热带经济作物和热带水果基地,他们用曾经熟练砍山栏和狩猎的双手办起了工厂,他们以黎家人特有的厚道和诚实跟山外人做起生意。黎家阿哥收起他们的腰篓、砍刀,黎家阿妹藏好母亲为她们编织的筒裙,他们带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走出大山,走出海岛,与现代社会融为一体。

  唐代诗人项斯曾写道“不逢寒便老,相问莫知年”,说岭南少数民族未遇冬天人就老了,甚至答不上自己的年龄。这种“莫知年”的景象直到上世纪中叶在这个几乎全部是文盲半文盲的古老民族中普遍存在着,贫乏的学校教育羁绊着黎族社会前进的步伐。五十多年来,黎区兴建大批学校,黎族学校教育蓬勃而起。在著名的白沙起义策源之地红毛镇,团中央援建了一所希望学校,当人们从中线公路经过看见“红毛希望小学”鲜红大字时,就仿佛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这声音伴随着蓝天上的白云,在五指山上空飘荡,它带着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梦想飞向远方。

(王建成为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文化宣传处处长、海南省民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