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长廊 >> 时代英模 >> 英模事迹
从农家女孩到“全国劳模”——记武汉江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教练工胡丹
发布时间: 2010-06-21    作者:夏静 梁建强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6-21
  字体:(     ) 关闭窗口

  2007年,22岁的纺织女工胡丹成为“建功湖北十佳农民工”最年轻的候选人;2010年4月,胡丹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在任何一行做到拔尖,就是成功。”这个非同一般的“80后”农家女孩,见证了平凡之中的成功。

  小姑娘练就“无影手”

  纺织女工给纱线接头,一般要求一分钟24个,胡丹最快能打46个;上织机处理接头规定42秒完成,胡丹26秒就能完成。“这种速度已接近该行业的人体极限。”业内专家赞叹不已。

  2002年,胡丹从武汉纺织技工学校毕业,成为武汉江南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一名织布挡车工。刚当上“织女”的胡丹,心里满是新奇。可等到自己亲手尝试时,才发现远非想象中那样简单和轻松——好不容易给纱线接上头,质量却时常不符合要求。

  面对困难,胡丹的“倔劲”上来了。晚上,她练到12点,凌晨4点钟爬起来躲到厕所练;食指练肿了,她不贴膏药继续练,怕找不到手感。练久了,连掐出来的线头都带有血丝。

  一年后,胡丹夺得了公司“操作能手”的称号。2006年10月,她又在“全国纺织行业喷气织机织布工技能大赛”上取得第六名的佳绩,并获得“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农家女当上“总教练”

  在纺织车间里,总教练相当于“技术总监”,在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的胡丹,就是车间的“总教练”,负责指导车间其他工人的工作,同时还承担了“授徒”的重任。

  在这个被同事们称为“小精怪”的总教练门下,已经走出了好几个“高徒”:徒弟李金桃被评为公司“争金夺银”职工技能大赛金牌能手,另一位徒弟李冬梅每分钟打结个数达36个。她们都成了生产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去年,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缎条品种,但运行过程中时常出现停台现象。身为“技术总监”的胡丹经过一段时间摸索,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使生产效率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8%。

  “我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只是在平时更懂得要坚持、要对自己有信心。”谈到成就,这位农家女孩总是显得十分谦逊。在她看来,坚持就是成功最好的“法宝”。

  简单生活的“快乐劳模”

  参加完北京的劳模表彰大会,胡丹当天就回到了车间。只要站在纺车前面,她就会感到无比踏实。

  “你要成为一名快乐的劳模,一名正常生活的劳模。不仅要在技术上起到引领作用,还要在生活上为青年职工树立榜样。”在领奖归来的座谈会上,公司总经理叶国华笑着对胡丹说。

  “快乐劳模”用在胡丹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由于收入微薄、工作辛苦,当年和她一批进厂的20多个人,如今只剩下她一个。胡丹说:“我很喜欢在这里上班,因为和同事、师傅们在一起很开心、很简单。”

  走上管理岗位后,胡丹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欠缺,她开始读电大、学电脑。对于这个女孩而言,“全国劳动模范”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1. 21年,做好一份工作——记全国劳模、湖南沙坪建筑钢筋工董志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