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事年表 >> 重大事件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发布时间: 2010-02-20    作者:阳欣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新闻网 2010-02-14
  字体:(     ) 关闭窗口

图为在上海空中区域管制中心举行的“台湾海峡空中北线双向直通航路”开通仪式。 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12月15日,台湾海峡北线空中双向直达航路正式开通启用,民航上海区域管制中心与台北区域管制中心首次建立两岸空管部门的直接交接程序,标志着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双向、全面空中通航变成现实。  

  图为码头工人在港口向正要启航的阳明海运“宇明轮”挥手致意。 中新社发 刘舒凌 摄

  12月15日上午,台湾行政当局负责人刘兆玄率同“陆委会主委”赖幸媛、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交通部次长”游芳来与台湾知名航商负责人共同出席“两岸海运直航基隆港首航仪式”。 

  2008年12月15日,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与直接通邮启动。2009年,以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正式启动和两岸正式开通空运定期航班为标志,两岸同胞期盼30年之久的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终于实现,两岸关系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1949年后的数十年间,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造成两岸人员往来和通邮、通航、通商全部中断。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其中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三通”的概念由此产生。

  其后20多年,在两岸交流交往持续扩大的历程中,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一直是两岸同胞的热切呼吁和强烈愿望,大陆方面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务实推动,但由于台湾方面的种种限制,两岸“三通”进展缓慢,少有突破,基本处于局部、间接、单向的状态。

  2008年,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制度化协商。当年11月4日,两会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并于12月15日同步付诸实施。

  根据协议,两岸开通了空中双向直达航路,使客运包机常态化并开通货运包机,大陆方面首批航点达21个,台湾方面为8个。“截弯取直”后的新航路有效缩短了两岸空中飞行距离,这一突破被海内外众多媒体评论为“两岸一日生活圈终成现实”。

  在海运直航方面,大陆63个港口与台湾11个港口间构建起了一条繁忙的直达“黄金海路”。据测算,以两岸年贸易额1000亿美元、年运输量7000万吨计,海运直航每年节省运输时间达11万小时,节省运费逾1亿美元。

  随着直接通邮启动,通过空中直航,来往两岸的邮件可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从而终结“周折辗转”“快件不快”的历史。两岸邮件通过海路直航与空中直航直达对方邮件处理中心,不再经转第三地。直接通邮还增加了两岸同胞迫切需要的、但以往两岸邮政合作未曾涉及的邮政包裹、特快专递以及邮政汇兑等业务。

  2009年4月,两岸两会在南京签署《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并就大陆资本赴台投资事宜达成原则共识。其后,6月30日,台湾方面宣布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8月31日,两岸空运定期航班启动。至此,尽管与两岸人民的期待还存有差距,但提出30年的两岸全面、双向、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基本实现。

  两岸实现“三通”,不仅为双方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对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往来、拉近两岸同胞的感情距离、加强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合作更是具有深远意义。随着“三通”成为现实,两岸“一日生活圈”悄然成形,海峡两岸迎来了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期。

    1. 海峡两岸“政冷经热”现象分析
    2. 海峡两岸法学界人士在福州研讨推进
    3. 海峡两岸犯罪停止形态立法比较研究
    4. 近20年海峡两岸关于中美建交前美台关系研究述评
    5. ECFA背景下海峡两岸之间旅游业贸易研究
    6. 连接海峡两岸的文化桥梁和纽带
    7. 海峡两岸携手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8. 海峡两岸“三通”政策——从博弈到共识
    9. 2010年海峡两岸海上联合搜救演练在厦金海域启动
    10. 宋美龄与宋庆龄政治殊途中的世纪亲情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