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事年表 >> 重大事件
中共十四大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发布时间: 2009-08-20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08-20
  字体:(     ) 关闭窗口

   1992年10月12日至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正式代表1989人,代表全国5100多万党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大会审议和通过了江泽民作的《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党的十四大的主要贡献是作出了三项历史性决策:

  一是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江泽民在报告中回顾了改革开放14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把14年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归结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报告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九个方面,对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科学归纳和概括。十四大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大会提出了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历史性任务,并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二是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断深化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同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命题。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和改革开放实践的认识发生了新的飞跃,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大会认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现在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是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好时机,要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报告指出,到20世纪末,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

  大会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四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协助党中央,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历史性功绩,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